密封膠接技術的最早的使用是在幾千年前,早期的獵人用蜂睹將羽毛粘在箭尾,從而提高其準確性。巴貝爾塔建造時使用了灰衆和浙青或樹脂作為密封膠。賽貝斯雕刻(大約公元前1300年)表明當時就使用了膠和刷子將將膠合板與梧桐木厚板粘合在一起。當時,大多數密封膠仍向植物或礦物質材料發展。 
20世紀初期,合成聚合物以其較強的粘接強度、良好的配方性能和耐環境性能開始取代天然密封膠產品。然而,現在非聚合物類材料仍然廣泛應用,而且占密封膠使用總量的很大一部分。通常非聚合物材料用于多孔的基體,如木材、紙張。干酷素膠粘劑(乳制品業副產品)和水溶性的桂酸鈉膠粘劑(一種無機的陶瓷材料)常用于紙板包裝工業,天然瀝青作為密封膠己經使用了好幾個世紀。 聚氨酯密封膠的發展迄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50年代后期已有人幵展聚氨酯密封膠的研究,60年代后期円本和美國已有幾個品種的聚氣酷密封膠實現了工業化生產。例如,聚氨酯密封膠工業發達的日本,分別于1967年、1970年開始將單、雙組分聚氧醋密封膠工業化,20多年來,聚氨酯密封膠已取代了用量最大的聚硫密封膠的位置,主要用于建筑等領域。日本制訂了包含聚氨酯密封膠在內的建筑用密封膠標準,并于1986年、1992年兩次修訂。據1988年“粘合劑時代指南”統計,美國和加拿大有100多個聚氨酯密封膠的生產廠家。日本有43家密封膠生產廠、72個牌號的聚氣醋密封膠產品。德國、瑞士等歐洲國家也有不少生產廠家。 
我國開發聚氨酷密封膠始于70年代,1975年北京建筑工程研究所研制出焦油型(黑色)聚氨酯密封裔、彩色聚氨酯密封膠,1983年河南建材研究設計院研制出雙組分淺色聚氨酯密封膠,并經“六五”攻關,建成200噸/年生產線;“七五”期間沙市建材廠從國外引進設備生產聚氨酯密封膠,1987年形成700噸/年生產能力。80年代末90年代初,黎明化工研究院經“七五”攻關,研制出聚氧醋密封膠。山東化工廠從西歐引進了 2000噸/年聚氨酷、有機娃、丙稀酸系列密封膠生產線,其中單組分聚氨酯密封膠AM系列已于1995年投產,據稱是國內同類密封膠生產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目前全國己有10多個廠、院(所)研制、生產聚氨酯密封材料[3] 隨著膠粘劑和密封膠在這些工業領域的應用,不久人們認識到膠粘劑可以用來替代點輝、銅焊或鉚接,而且還認識到密封膠也可以在運輸、建筑行業應用,以提供具有額外功能的、有價值的產品。甚至在醫療行業的也開始使用密封膠。
|